智慧水务新篇章:济南凤凰路水厂引领行业智能化升级

发布日期:2025-04-14 浏览次数:作者:小编

       近年来,城市供水系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智能化变革,这已成为推动水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传统水厂正逐步构建起一套集“感知、分析、决策、控制”于一体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体系。

       作为济南水务集团旗下的关键供水设施,日供水能力达10万立方米的凤凰路水厂,正以其前瞻性的智慧化建设,生动诠释着“智慧供水,润泽万家”的核心理念。该水厂构建的智慧水务管理系统,整合了4000余个监测点的数据、198项计算任务以及372个预警方案,实现了从人工经验判断到数据驱动的转型。

智慧水务管理系统

       在水厂的监控中心,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实时跳动着4000余个监测点的数据、198项计算任务和372个预警方案,令人目不暇接。凤凰路水厂副厂长马腾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这套历时两年开发的智慧水务管理系统。该系统整合了自动采集、人工录入和算法生成三种类型的数据,构建了一个覆盖生产全流程的庞大数据库。

       “过去,水厂的管理主要依靠人工经验,数据零散且响应速度慢。我们耗时两年打造的这套系统,实现了从‘经验主导’到‘数据驱动’的飞跃。”马腾解释道,系统整合了自动采集、人工录入、计算生成三类数据,构建起覆盖生产全流程的数据池。自动采集的数据包括原水浊度、出水余氯等关键指标,人工录入的120项化验数据则进一步细化了水质信息,而计算任务则通过算法模型,自动生成月度药耗、电耗等运营分析报告。

       在设备维护方面,智慧水务管理系统也展现了强大的整合能力。全厂设备的台账已实现数字化管理,巡检、保养、维修工单均在线上流转,实现了设备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每一台设备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何时进行巡检、何处进行保养,系统都会智能提醒。”马腾指着设备运维界面说,历史记录、实时状态、预测性维护建议一目了然。据悉,该水厂的智慧平台还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完成了全厂的三维建模。通过三维建模,水厂的每一寸空间、每一台设备都被精准地复制到虚拟空间中。点击模型中的沉淀池,设备参数、运维记录、实时视频即可瞬间调取;启动自动漫游功能,工艺全流程便以立体方式呈现。“这不仅仅是一个可视化工具,更是培训新员工的‘沉浸式课堂’。”马腾补充道。

智慧水务管理系统

       在控制领域,凤凰路水厂对“精准”有着极高的追求。PAC投加与智能配泵两大控制系统,成为了节水、节电、提质的有力“利器”。在加药间,马腾指着PAC投加系统介绍:“传统投加方式仅参考流量,而我们构建了多参数模型,综合考虑进水温度、浊度、出水水质等多种变量,动态调整投加量。”对比南北两个水池,北池采用智能投加后,日均节约混凝剂15%,出水浊度稳定低于0.3NTU。智能配泵系统则通过数学模型,求解最优泵组组合。在3000-3500立方米/小时区间,系统推荐单泵运行;在3500-4000立方米/小时区间,双泵变频联动。“经测算,每年可节电约12万度。”马腾透露,该系统还能预测水量波动,提前调整泵组状态,避免频繁启停对设备造成损害。

       当异常情况发生时,智慧水务管理系统迅速转变为“决策助手”。AI视频巡检、泵组健康监测、专家诊断系统协同工作,构建起多层次的预警体系。“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报警,更是提供‘解决方案’。”马腾演示了报警追溯功能,某次滤池水位异常,系统不仅推送报警信息,还自动调取历史数据、关联视频,并给出“检查反冲洗阀门”的处置建议。而专家诊断系统,则能应对更复杂的工况,例如出水浊度超标时,系统会列出碳池、沉淀池等5类可能原因,并附带排查步骤。

智慧水务管理系统

       智慧供水,润物无声。智慧水务管理系统使得水厂从依赖人工经验转变为数据驱动,显著提升了管理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未来,凤凰路水厂将继续优化算法模型,深化智慧应用,为保障供水安全优质而不懈努力。

       中交路桥科技基安云智慧水务管理系统其使用对象不仅仅局限于水厂管理者,对于水务工作决策者、水管维护员、营收业务员与用户均适用,该系统集数据采集与监控、管网巡线、管线布控、供水综合运营调度、供水漏损控制、营收收费等于一体,助力水利发展。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