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多措并举推进全链条管理
发布日期:2024-12-23 浏览次数:作者:小编
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工作是一个复杂综合的工程,它涉及水源地的保护、水体的监测、污染的控制、净化处理以及供水管网的维护等多个环节。要做好这些全链条、多流程的水质安全保障工作,必须从制度、运营、投资和技术等多方面做好相应的支持,确保每个环节顺利高效运行:
1、县域统管成为主流,结构优化成重点
要做好水质安全保障工作,首先要优化管理模式,先建机制、后建工程。《2024年农村水利水电工作要点》指出,要求强化县域统管和专业化管护,深入实施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2024年3月,水利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工作的通知》指出,由专业化公司或专管机构承担辖区内农村供水县域或片区统一管理、统一运行、统一维护,工程实现专业化管护,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群众普遍满意,取得良好效果。这些举措旨在破解农村供水工程管护难题,通过成立县级或区级的统管机构,实现对农村供水工程的全面接管,推动了农村供水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管理。与此同时,也应关注其可能带来的管理冗余和成本压力,持续优化管理结构和人员配置,确保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注重成本管控,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2、政府仍占主导,政企合作模式待优化
在上述案例中,政府往往是真正的“掌舵人”,负责规划、指导、监督和评估农村供水工作,确保供水服务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同时主要通过建立国有企业来承担着农村供水的日常运营、维护和管理任务。但是从可持续运营的角度来看,政企之间还需进一步明确彼此的权利与义务,建立健全的合作机制,并探索建立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从而激励企业积极参与农村供水事业,推动政企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指导,确保其按照政策要求和合同约定提供优质的供水服务;另一方面,企业也应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主动接受监管和指导,并利用市场机制提高供水效率和服务质量,从而实现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资源互补和优势互融。
3、对财政依赖度较强,需探索融资多元化
长期以来,政府财政资金一直是农村供水工程项目的主要资金来源,如上述提到的商州区每年还会对日常运维以及企业运营进行补贴。政府财政的直接投入体现了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与支持,能够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然而,随着农村供水需求的不断增长和项目的持续扩大,单纯依靠政府资金已难以满足项目的长期资金需求。多元化融资策略能够为农村供水工程的建设与持续运营铺设坚实的资金基石。一方面,可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拓宽融资渠道;另一方面,可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供水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实现政府与社会资本的互利共赢。同时,还应注重通过合理定价、水费征收等方式,实现项目的自我造血功能,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也是推动市场融资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在多元化融资加速农村供水事业发展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其中潜藏的投资风险与较长的回报周期,建立健全的融资监管与合作机制,有效防范资金流失,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着眼于投资回报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4、智慧化运维趋势初显,但水平有待提高
农村供水工程的特点是面广、点多,且形式多样,规模较小,这种分散性和多样性增加了运维的复杂性和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善用智慧化工具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搭建智慧水务平台,能够实现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全链条监测,提高供水管理和运维水平。目前农村供水的智慧化程度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以数据监测为主,具体的解决、实施工作对人工的依赖性很强。首先各地需要树立农村供水智慧化平台的顶层思维,根据自身地理条件、气候、配套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等,规划硬件设备设施搭建工作,在此基础上构建智慧化平台,实现分散而孤立的数据之间的连接,通过不断地应用与完善,争取实现对数据的分析、响应等实用功能。同时,智慧水务平台的运维与应用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需要成立一支专业化的队伍。建议加强相关宣传和推广,通过提供培训、提升待遇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到农村供水智慧化的建设和运维中来。
5、强化公众监督,提高信息公开透明度
水质信息公开透明是增强居民对供水服务信任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公开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水质信息的有效传递,并对一些过程化工作成果进行及时的宣传。一方面是确保用户的知情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用户与农村供水企业之间的交流,以推动供水服务的持续改进。此外,农村用户对于公共服务的“使用者付费”认知不足,提升用户对农村供水服务的了解,能够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疑虑和不满,有助于水费的顺利收缴,构建公平、合理的水价机制。
中交路桥科技智慧供水整体解决方案,是以节能降耗、减员增效和精细管理为根本出发点,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通城市生命线安全系统各环节数据链,统网管控消除信息孤岛,通过检测监测、分析建模、研判预警……等系列方法,构建城市水务物联网、城市统管一张图,保障水务基础设施安全运行,达成水务业务系统控制智能化、数据资源化、管理精准化、决策智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