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氨氮传感器监测—智慧水务系统下的电极技术对比与应用

发布日期:2024-05-20 浏览次数:作者:小编

       氨氮传感器在智慧水务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监测水质中氨氮含量的关键工具。通过氨氮传感器,可以实现对水体中氨氮浓度的快速、准确监测,帮助水务管理部门及时发现潜在的水质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和保障水质安全。随着智慧水务系统平台的不断发展,氨氮传感器也逐渐智能化,能够实现自主数据采集、处理与传输,为水质监测和管理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氨氮传感器-智慧水务系统平台

       在水质量监控领域,水中自由状态的非离子氨(NH₃)与离子态的铵离子(NH₄⁺)的总量被统称为氨氮含量,这一指标是衡量水质状况的关键因素。在推进智慧水务项目时,客户频繁询问有关氨氮传感器的信息,凸显了氨氮监测的重要性。若只能挑选一项水质参数作为监测重点,氨氮往往是首选。

       氨氮浓度过高可使水质变黑并发散恶臭,不仅危害水生植被,还可能导致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大规模死亡。尤其在水产养殖中,氨氮超限会引发生物中毒乃至大范围死亡,严重影响产量。水体氨氮主要来自生活污水中氮基有机物质的微生物降解产物、特定工业排放水和农田排水等源头。

       氨氮含量的限定标准如下:根据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类水源(源头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氨氮应低于0.15mg/L;II类水源(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珍稀物种栖息地)不超0.5mg/L;III类水源(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鱼类越冬及游泳区域)上限为1.0mg/L;IV类水源(工业用水及非直接人体接触娱乐用水)需低于1.5mg/L;农业灌溉及景观用水则不超过2.0mg/L。

       目前氨氮检测技术涵盖氨气敏电极法、水杨酸分光光度法、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及铵离子电极法。智慧水务场景下,鉴于化学试剂法的维护繁复及站房建设需求,难以适应密集、低成本部署及模型构建的要求。采用电极法监测氨氮,简化了化学试剂分析步骤,具备宽检测范围和快速响应的特点,适配智慧水务的连续自动监测需求。电极法细分有氨气敏电极法和铵离子电极法。

电极法-智慧水务系统平台

       氨气感应电极法的一大特点是能够抵御水样中颜色深度与浑浊度的不良效应,然而,这种方法的敏感度与稳定性显著依赖于电极本身的性能,导致电极故障频发,维护电极的正确使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智慧水务的广泛应用中,氨气感应电极面临较多推广障碍。另一方面,铵离子电极测量系统大多设计为包含工作电极与参比电极的双电极配置,利用特殊电极膜的电位变化来评估溶液中的铵离子含量。此系统中,铵离子选择膜嵌置于工作电极与水体界面,铵离子浓度的任何波动均会在膜上触发电位差异,参照参比电极的读数,并依据能斯特方程换算成具体的铵离子浓度值。

       铵离子电极因其构造简单、成本经济、体积小巧及操作便利等特性,成为智慧水务监测网络中的优选技术。不过,实际部署中,铵离子电极易受水体内的钾离子及多种有机物质干扰,这直接削弱了测量的准确性。采取钾离子补偿策略能有效缓解此类问题。另外,电极的传感膜易受污染损害,影响测试结果,频繁的膜片更换无疑推高了维护成本,而对传感膜实施化学改性不失为减少更换次数的策略。经过精心修饰与补偿处理的电极,可以直接部署于曝气池内,实时监测氨氮水平。

       至于铵离子电极的校准,实验室分析法因结果精确而被视为氨氮检测的基准,常用于高精度检测或校正其他氨氮测量技术。随着传感、计算、通信技术的飞跃,市场对氨氮电极的智能化要求提升,具备自主数据采集与处理能力的产品日益成为行业主流。

铵离子电极-智慧水务系统平台

       智慧水务系统平台借助氨氮传感器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对水质数据的实时监测与分析,提高了水务管网运行的智能化水平。氨氮传感器作为智慧水务系统平台中的关键传感器之一,为管理部门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水质信息,有助于优化供水管网运行,提升水质管理的科学性与效率。通过氨氮传感器的应用,智慧水务在水质监测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保障人们饮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交路桥科技是大型智慧水务公司,发力智慧市政赛道,自主研发了智慧市政系列系统平台 - 基安云·物联网科技系列平台,该平台包括IOT平台,大数据平台、AI平台和数字孪生平台、分别提供可赋能智慧城市治理所需的感能、数能、算能和图能的四大能力,实现智慧市政全场景、全周期数据融合应用,为实现城市精细治理、体验美好生活提供数字底座。基安云智慧水务系统其使用对象不仅仅局限于水厂管理者,对于水务工作决策者、水管维护员、营收业务员与用户均适用,该系统集数据采集与监控、管网巡线、管线布控、供水综合运营调度、供水漏损控制、营收收费等于一体,助力水利发展。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