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供水管网监测点布设策略,全面有效确保水质安全

发布日期:2024-05-10 浏览次数:作者:小编

供水管网监测系统对管网的水压、水质和水量等基本参数进行监测,确保供水安全。智慧水务系统平台供水管网的数据采集是通过在管网中布置监测点来实现的。合理、全面、经济地设置供水管网监测点是确保水质安全的重要手段。

1、供水管网在布设监测点时,需要考虑以下原则:

(1)经济适用原则:以最少的监测点覆盖整个管网,确保成本最优化,同时保证数据准确性。

(2)快速响应原则:选择能够快速准确反映水质变化的监测点,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应对问题。

(3)污染最少原则:在发现水质污染时,通过调整供水路径减少受到影响的供水量,最大程度减少污染扩散。

(4)代表性原则:监测点应能够代表整个管网的水质和水压情况,确保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和可信度。

(5)可扩展性原则:布设监测点时要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以便随着管网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扩展,确保监测系统的长期有效性。

智慧水务系统平台

2、传统的监测点布设方法通常是根据专业人员的经验,在供水管网中选定一些关键位置,比如水厂的出水口、易受污染的管道、大口径管道、高流量管道以及重要用户节点处。水厂出水口是首要考虑的位置,因为它可以及时了解供水的水质状况,确保水质符合标准;易受污染的管道常常因为环境因素或水质变化而导致水质恶化,因此在这些管段设置监测点可以提前发现问题;大口径管道通常承担着更大的供水量,因此在其上设置监测点可以监测供水的流量和压力情况,及时了解管网的运行状态;高流量管道通常是管网的主要干线,通过在这些管道上设置监测点,可以准确监测供水的流量和压力情况;重要用户节点通常位于管网的末端,通过在这些管段设置监测点,可以掌握用户的用水情况和水压变化,及时发现管网问题。

3、管网水质监测点布设的方法包括覆盖水量法、节点水龄法和有效监测范围法。覆盖水量法通过模拟上游节点水质覆盖下游节点水质来建立节点间的水质关系,优化布置监测点以覆盖最大面积,从而建立管网的水质关系。节点水龄法则是通过相同水龄的节点来建立水质关系,从而减少监测点的数量,但仍能全面了解水质状况。智慧水务系统平台有效监测范围法则是利用节点间最短水流路径来建立整个管网的水质关系,通过确定有效监测范围内的监测点,实现对水质问题的及时监测和预警。

智慧水务系统平台

4、管网压力监测点布设的方法主要包括聚类分析法和灵敏度分析法。聚类分析法通过对管网中的压力数据进行聚类,将相似的压力特征归为一类,从而确定监测点的布设位置,以覆盖不同的压力模式。而灵敏度分析法则是评估管网模型中各个节点对结果的影响程度,通过分析节点的灵敏度,确定对管网压力影响较大的节点,并将其选定为监测点的候选位置。

5、管网流量监测点布设的方法可以基于反映管网节点流量变化的监测点布置方法,也可以基于有效检测范围的监测点布置方法。前者通过分析管网节点的流量变化来确定监测点的位置,以反映管网整体的流量情况;而后者则是利用有效检测范围来确定监测点的位置,以最短水流路径为基础,确保管网流量的监测全面有效。

中交路桥智慧供水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是以节能降耗、减员增效和精细管理为根本出发点,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通城市生命线安全系统各环节数据链,统网管控消除信息孤岛,通过检测监测、分析建模、研判预警……等系列方法,构建城市水务物联网、城市统管一张图,保障水务基础设施安全运行,达成水务业务系统控制智能化、数据资源化、管理精准化、决策智慧化。

相关文章推荐